媒體中心

趨勢浮現:資料時代與演算法服務

2022年09月02日 11:43来源:萬物雲

萬物雲聯合北京大學社會學系,開放資料,開放案例,撰寫了《中國社區演進與治理》,一起追溯及探索中國式社區演進和社區治理。

在前序連載探討了中國社區演進與組織變遷、應對治理等話題後,本篇連載將開始探討未來社區與住區發展會有哪些趨勢。模式創新下的城市服務、資料時代的演算法服務、社區形態和組織方式,這場演進沒有終局。


數字時代的社區生活,從社區規劃到社區管理,其背後的行為邏輯都可以得到各類大資料的有力支撐,基於如手機基站定位元資料、RFID技術資料、GPS浮動車資料、使用者行為日誌等或被動、或主動獲取的資料資訊,海量的、動態的、精准的、真實的各類資料的大量增長讓社區空間的營造和維護、使用者關係的組織和重構得到了優化的可能。社區是“人”的社區,技術的發展與利用也始終要服務于社區為“人”服務之本質。



住联网:数字物业与数字孪生的现实复刻


現代城市在區域規劃、交通網絡、生活節奏等多重因素的合力下呈現了愈發多元且多變的形態,而從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到有現代購物中心之父的建築師維克多·葛籣,都已經意識到城市中晝夜迴圈的交通流動與人體的血液流動或神經系統間的隱喻及類比[1]。數位時代下,城市運轉的資訊與資料變得豐富且易得,嵌入城市中的各類數位設備產生了豐富的、時間顆粒度極低的、真實的資訊流,仿佛讓城市的血液在資料層面流動了起來,也讓現實的城市運行方式在數位狀態下得以類比、複刻。

 

數位時代的各類技術,在社區規劃和管理的宏觀角度為政府和企業提供了極好的服務保障。基於大資料對居民日常生活行為方式進行精細研究,既可以通過GPS定位與GIS計算相結合,通過實際出行選擇與最短路徑之差,分析居民對於社區周邊配套設施的選擇需求,進而擬定出社區適宜的規劃尺度,也可以利用手機移動資料對居民通勤模式等方面視覺化表達,通過各種動態資訊為城市規劃提供新思路。

 

隨著GIS技術、空間演算法等方法的應用,城市功能區規劃工作從依賴於勘測資料、遙感影像的大顆粒度識別,到利用交通刷卡資料、移動資料等居民行為資料集與城市GISPOI等資料進行精細顆粒度識別,以大資料、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實現“住聯網”的智慧化、精准化定位與發展。基於這種智慧型、人本位的規劃理念,社區內部同樣可以依照社區內人流的分佈密度、停留時間段、停留時長等方面計量社區公共空間的使用時間、人次、頻率,對社區內部綠化面積、功能佈局、公共設施類型與數量、公共服務利用狀況等進行分析管理,加之通過房價、住宅面積大小、學區等因素綜合大資料推演出的業主基本類型資料,形成面向不同類型人群的更有針對性的社區規劃設計,如合理調整社區公共服務時間、增減社區公共設施、對社區公共空間進行分時段靈活安排等等,切實提升社區規劃與居民需求的契合程度,增進社區居民的社區認同感和居民互動程度、公共事務參與程度,進而提升居民協同參與社區治理的可能。同時還可實現對社區內快遞員、家政人員、訪客等流動人口、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的精確、細緻的規劃。


物聯網:設施設備遠端監控及運維



技術的發展、運用速度正在加快,技術也正在逐步嵌入於實際存在的各類物體之中,通過各類傳感裝置、紅外感應裝置、射頻識別技術、衛星和無線定位技術、音視頻採集技術等方式構建的“物聯網”,實現各類資訊的即時採集,形成了除個人關係網絡層面之外的新的物理形式的關係網絡。庫茲韋爾的“加速迴圈法則”(Law of Accelerating Returns)指出,技術的應用及普及速度正在指數級的發展。庫茲韋爾以各類虛擬實境技術在美國社會實現約四分之一人口比例的廣泛應用為衡量標準,電話的普及用了大約40年,無線電用了大約35年,電視機是25年,個人電腦是15年,而達到同樣的覆蓋範圍,智慧手機只用了5年。不同階段的技術應用會形成時間線上的融合,並借由新舊技術在融合中產生的加速合力,實現迅速的應用和擴散。物聯網實現的技術在物理實體連結層面的發展,使得對實際存在的各類物體或動態過程的感知、識別和管理成為現實,也必將在後續迅速加速應用的技術發展之下,疊加構成新的多層次城市網路,實現物與物、物與人、人與人的更快速的、更複雜的連結。

 

在社區應用方面,物聯網實現的以內部設備設施的智慧化為基礎的建築及物資綜合管理網路,利用各系統智慧模組,通過對各子系統的資訊收集,完成智慧化集中管控,進而提高住戶舒適程度,優化故障應答速度,提升基礎設施保障力度。

 

具體而言,一是在需求導入層面,實現自動化的感知與收集。在傳統模式下,人為劃分的各類管理網路的定期巡查與報告在運行效率、誤差控制和人力資源存在一定不足,存在對於突發事件無法及時監控的風險。然而通過水、電、溫度、燃氣等各類前端感測器模組的監測,可以實現對前端大資料的即時分析,監控和提示閾值外異常環境指標。除了應急管理,物資管理方面的需求導入亦是如此。技術的發展讓描繪使用者需求變化曲線成為可能,也使得物資儲備量的控制的預判得到實現。初期處理物品的位置資訊問題,常用的是GPS/北斗/LBS(基站定位元)/Wi-Fi+GPRS模式,但缺點在於功耗過大,電池的容量和尺寸限制了技術的應用,此外設備單次供電工作時間較短,在地下室、樓道等衛星信號弱的地方也有一定難度。射頻識別技術的發展則能定期主動發射一特定頻率的無線電波能量,並借助唯一編碼的對應關係,提升倉儲管理效率,並可利用在物資管理、物資追蹤、物資異常報警等方面。

 

二是在需求回饋層面,實現與供應的高效匹配。在得到即時需求資訊之後,物聯網技術使得後續的自動回應或人工回應的效率和處理能力得到提升,有助於資源的儲備和配置,進而輔助決策方案準確的、及時的制定和傳達。面對出現的常態化或突發性需求,在控制終端,都可及時顯示所需處理事件的內容、規模或數量、地理位置、建議處理方式、對應負責人員等資訊,能夠通過物與人的對應,人工實現問題的高效率回饋和解決,也可通過物與物的對應,完成自動化的修復、替換或補足。

 

以廈門鼓浪嶼的實踐為例,萬物雲城對島上房屋、設施及喬木進行地毯式排查和登記,使得每個區域都有網格,每個設施都有二維碼,每個資產都有電子檔案,每個工作人員都有一個ID。工作人員對島上100多個果皮箱都安裝了感測器,當垃圾量達到2/3時,系統就會提醒就近環衛工人進行清運,同時可以通過運行資料合理調整果皮箱的分佈和環衛工人的排布。在深圳,萬物雲城首創“物業管理進河道”的新模式,在全市主要河流佈設132個高清攝像頭、123個監測微站,對207條重點河流、1467個小微黑臭水體及3338個排水口,構建即時視覺化監控體系。


戶聯網:使用者資料的採集及分析預測



當城市的脈搏得以精准把握,當設施設備的監控和運維得以有效應對,從長期到短期、從宏觀到細微的對城市以及對城市中的“人”的在根本上的理解和服務便成為可能。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等技術理性的發展之下,根本的還是人的需求的關注和理解,為城市中的每個“人”提供個性化、精細化服務。

 

資訊獲取方式和速度的改變,為政府、企業等組織和個體之間的溝通管道和方式得到了很大改變。通過個體主動或被動地將個人資料在保證知情權和保障隱私權的前提下為其他組織所獲取,一方面,資料的暢通可以高效滿足個體的需求,提升了各組織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品質,打破了原有因“部門隔離”造成的資料人為性閉塞,減少中間部門的資訊傳遞阻隔,在方便了個體對於自身需求的解決和資訊的獲取的同時,既可減少組織中的工作量和工作壓力,亦可在技術賦能帶來的行動邏輯轉變中推動個體對公共事務的參與,提升個體對組織的信任程度。例如可與大資料技術、物聯網技術相結合,依託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分級將各戶的居民基本資訊、配套公共設備設施統一管理、建檔,整合社區視頻監控資訊、線上線下意見回饋平臺等內容,綜合優化社區治理方式。

 

另一方面,通過大資料分析和人工智慧技術進行的資料間的比對分析,也能揭示隱匿于海量資料中的有效資訊,發現個體此前未能意識到的需求,説明各類組織預判服務方向,構建分類別、分主題、分週期的各類智慧模型,實現管理和服務的細緻化、精准化。通過使用者移動設備的回饋資訊和物聯網技術下實現的家庭及公共空間中的終端設備的回饋資訊,借助智慧手機和智慧家用醫療設備、攝像頭、電子穿戴設備等傳感裝置,實現針對使用者有需求的,比如社區老年群體或其他需要照顧的群體的生理資料或移動資料的獲取,以及危機狀況的預判和探測,從而在智慧化地進行用戶類別劃分的基礎上,實現對用戶需求和行為的有效分析和動態化管理。

 

在精細化理解和服務居民的基礎上,與居民直接相關的各類技術同時也在為社區的管理與共建共治提供優化的方式。通過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保密性等特徵的區塊鏈增信,輔以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的技術,融合社區管理平臺、服務平臺、社區外部商業平臺等,對居民是否遵守管理規定的行為進行計分,或是讓居民對社區各類事務進行開放、平等的打分,在保護居民基本資訊的隱私性的同時,令居民的行為得到量化,並為量化後的信譽點提供居民在其他社區內部或周邊消費行為中的優惠。

 

除了各類移動溝通平臺豐富了居民參與的可能,資料時代大量使用者資料的去中心化、保密性、真實性的特徵,在社區管理者和居民間形成了各種形式的信譽和信任交互,創新了社區管理的新維度。


[1] 邁克爾·巴蒂《創造未來城市》[M]. 中信出版社, 2020:110.


  • 萬物雲總部
  • 安徽代表處
  • 川雲代表處
  • 鄂豫代表處
  • 福建代表處
  • 佛山代表處
  • 廣州代表處
  • 杭州代表處
  • 京冀代表處
  • 津晉代表處
  • 吉黑代表處
  • 遼寧代表處
  • 南京代表處
  • 寧波代表處
  • 瓊桂代表處
  • 深圳代表處
  • 山東代表處
  • 蘇州代表處
  • 上海代表處
  • 湘贛代表處
  • 西北代表處
  • 渝貴代表處
萬物雲總部

郵箱:onewo.pr@vanke.com

地址:中國深圳福田區梅林路63號


安徽代表處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四里河路與潛山路交口万科中心21樓

電話:0551-65780098

郵箱:guoy01@vanke.com

川雲代表處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成華·万科文創大廈15-16F

電話:028-84797666

郵箱:wuxy1@vanke.com

鄂豫代表處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高新四路光谷匯金中心15棟A座

電話:027-87921336

郵箱:caoff01@vanke.com

福建代表處
地址:廈門市湖里區高林中路535號万科雲璽.領航

電話:13950180909

郵箱:zhangx57@vanke.com

佛山代表處
地址: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季華五路55號万科金融中心A座3A層
電話:0757-81233055
廣州代表處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華觀路万科雲城米酷B1-2棟10樓
電話:020-37256333-684
杭州代表處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文一西路1199號中新大廈15F、16F
電話:0571-88765288
京冀代表處
地址:北京朝陽北苑路航空科技大廈8層

電話:13911644797

郵箱:dengbo@vanke.com

津晉代表處
地址:天津市南開區鞍山西道與白堤路交口万科時代中心32樓

電話:18602698690

郵箱:lij303@vanke.com

吉黑代表處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吉林大路與洋浦大街交匯佳泰雲大廈20層

電話:0755-83901333-654

遼寧代表處
地址:沈阳市浑南区新隆街1-26号金廊万科中心五楼

電話:024-31377055

郵箱:qiyao@vanke.com

南京代表處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九龍湖國際企業總部園B2棟4樓

電話:15251810967

郵箱:zhangm74@vanke.com

寧波代表處
地址: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中河街道錢湖北路66弄
電話:13566040962
瓊桂代表處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中環國際廣場21樓

電話:0898-88381116

深圳代表處
地址: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民治街道星河WORLD C座10樓

電話:0755-83901333-654

山東代表處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長城路69號國家廣告產業園22號樓

電話:18562620091

郵箱:shengyy@vanke.com

蘇州代表處
地址:江蘇省蘇州市園區旺墩路125號星旺墩商務廣場1幢701
電話:15862309176
上海代表處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古美路1528號漕河涇開發區現代園區A6棟3樓

電話:18616808655

郵箱:liujw59@vanke.com

湘贛代表處
地址:湖南長沙市雨花區韶山中路489號萬博匯名邸三期

電話:0731-88211119

郵箱:zhangj654@vanke.com

西北代表處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万科生活廣場B座三樓

電話:029-88663016

郵箱:chenxiaoying@vanke.com

渝貴代表處
地址:重慶市渝北區鴛鴦街道賽迪路2號金山商業中心A棟18樓

電話:13594183320

郵箱:zhaow55@vanke.com

Copyright©2022 萬物雲空間科技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506392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