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承諾及政策
2025年10月22日 15:44来源:万物云
萬物雲空間科技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多樣性承諾及政策
版本號:V1.0
萬物雲空間科技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萬物雲”,“公司”,“我們”)充分認識到生物多樣性對自然和生態系統穩定的重要性,我們支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UN SDGs)、《生物多樣性公約》和《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目標,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保護,避免對自然生態系統產生負面影響。
1. 政策背書
本政策經執行管理層審議批准,並已向董事會報告。公司ESG辦公室與供應鏈採購管理的相關部門負責推進落實。
2. 承諾
萬物雲承諾,到2030年投資、收並購和新開發專案中實現淨零損失(NNL),到2050年實現生物多樣性淨積極影響(NPI),遵循以下減緩層級原則:
避免:
Ø 在投資、收並購、新開發專案前期進行盡職調查及生物多樣性風險評估,避免在重要生物多樣性區域開展業務活動;
Ø 在與業務合作夥伴及供應商合作前對其進行調查,確保價值鏈的業務活動不涉及重要生物多樣性區域。
減少:
Ø 減少向水和土壤中排放有毒和營養污染物以保護周邊濕地及自然保護區:減少化學殺蟲劑使用量,改用生物農藥殺蟲;減少使用含氮、磷的洗滌劑和化肥;
Ø 減少對土壤保持的影響及降低外來入侵物種的可能性:如對當前土地重新規劃利用,採用透水材料以保證土壤水分充足,確保土壤保持服務功能性;綠化採用喬-灌-草複層配置,優先選用深根本地樹種,提高土壤保持能力的同時,降低外來入侵物種的可能性;
Ø 減少光干擾:位於海洋物種、森林等自然保護區附近的運營基地,盡可能關閉夜間燈光或切換成琥珀色光源,減少對海洋生物和夜間遷徙的鳥類產生的光干擾;
Ø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Ø 對於位於自然保護區周邊的運營基地,在社區內宣傳自然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減少自然保護區周邊人群對其無意識的破壞。
恢復與再生:
Ø 增加綠牆和屋頂花園面積,選用本地瀕危植物,為鳥類和昆蟲提供棲息地;
Ø 在合適區域為瀕危鳥類提供築巢條件。
轉型:
Ø 開展市場需求偏好分析,加強市場洞察,及時調整公司發展策略;
Ø 關注行業內新技術的開發與發展,結合政策走向,及時採納新技術。
萬物雲與利益相關方進行定期交流,充分瞭解政府及監管機構、股東和投資者、客戶及業主、供應商及合作夥伴、員工、媒體和公益組織、社區公眾等利益相關方的訴求。同時,通過線上問卷的形式定期收集利益相關方對萬物雲生物多樣性議題的看法及建議,確保其參與萬物雲在生物多樣性的管理活動和風險應對。
3. 承諾及政策範圍
我們的生物多樣性承諾及政策涵蓋自身運營、供應商及合作夥伴。我們積極與供應商及合作夥伴共同保護生物多樣性。
4. 生物多樣性風險管理
4.1 風險管理流程
萬物雲對自然和生物多樣性風險的識別與管理納入到整體的風險管理流程,通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互結合的方式進行風險管理融合,將自然和生物多樣性風險納入投資決策、採購標準、運營規範中。
ESG辦公室與生物多樣性議題管理的相關部門作為牽頭部門,建立跨部門協助機制,包括合規、供應商、財務、人力資源、運營管理等 各部門的管理層及執行人員;
從內部各部門、國際和國內政策法規、供應商及合作夥伴、客戶及業主等全價值鏈收集自然和生物多樣性的最新資訊及見解,結合外部專家的意見,對收集到的資訊進行整理分析,形成並定期更新自然和生物多樣性相關的影響和依賴評價表、風險與機遇清單;
對評價表和清單中的各項內容進行優先順序排序,將識別到優先順序較高的風險納入整體風險框架,設定管理目標;
制定並實施風險應對管理計畫和資源配置;
定期監測目標達成情況,進行審查與改進。
4.2 風險識別
根據TNFD建議並結合萬物雲的行業特點和實際運營情況,識別出生物多樣性的物理風險、轉型風險如下,應對策略按照承諾中的減緩層級原則進行管理。
風險類型 | 時間範圍 | 風險描述 | |
物理風險 | 急性風險 | 短期 | 極端天氣如暴雨、洪水、風暴導致建築損壞或產生區域積水,增加建築、設施損耗及維修成本 |
慢性風險 | 中長期 | 土壤保持:土壤因水力、風力作用而流失,導致土壤侵蝕、崩塌,對建築物的結構穩定性和完整性產生風險,增加維護成本 | |
本地氣候調節:溫室氣體排放增加但濕地、森林等生態系統吸收溫室氣體不足會導致本地氣候調節失常,造成熱島效應,溫度升高導致水資源消耗和能耗增加,運營成本升高 | |||
有害生物防治:通過化學防治施藥,可能存在害蟲產生抗藥性以及污染水體或土壤的風險,導致運營成本增加 | |||
瀕危物種減少:瀕危的捕食性物種(如某些鳥類)消失後,害蟲可能失控,增加殺蟲劑噴灑加劇居民健康風險;另外瀕危物種減少反映了生態系統的退化,在發生極端天氣時缺少緩衝,增加運營成本 | |||
轉型風險 | 政策風險 | 中長期 | 《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設定了2030年行動目標和2050年願景,我國出臺了相應的保護戰略和行動計畫,可能在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評估、保護恢復、社會參與等方面有更多的法規要求,增加合規成本 |
市場風險 | 長期 | 房地產企業/業委會對於當前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的感知逐漸明顯,可能會傾向選擇具有自然和生物多樣性管理優秀的企業為其服務,如未及時轉型,可能導致市場份額降低 | |
技術風險 | 中期 | 政府可能鼓勵並推動各行業採用生態系統服務和氣候變化領域的新技術,如未能及時有效落地,可能導致競爭力下降,市場份額降低 | |
聲譽風險 | 短中長期 | 投資者愈發關注企業在自然和生物多樣性方面的表現,如企業表現不佳可能影響投資者的信任,導致資金流失;社會對企業的可持續經營日益關注,若生態保護管理不善,可能會喪失利益相關方的信任 | |
4.3 風險評估及暴露評估
我們參考自然相關財務披露工作組建議(TNFD)提出的“定位、評價、評估和準備(LEAP)” 方法,識別、評估萬物雲及其上下游對自然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與依賴、風險與機遇。採用Exploring Natural Capital Opportunities, Risks and Exposure(ENCORE)資料庫,結合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水風險地圖和企業運營情況,通過外部專家諮詢及內部相關部門溝通,開展萬物雲自身運營及上下游主要行業的業務活動對自然和生態系統的影響和依賴程度的風險評估。
在影響方面,萬物雲自身運營對自然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干擾(光污染)、溫室氣體排放和土地利用。上游對自然和生物多樣性產生的影響主要為建築開發商,包括干擾、溫室氣體排放、土地利用、固體廢物。下游對自然和生物多樣性產生的影響主要為綠化和保潔,包括向水和土壤排放有毒污染物和營養污染物、引入外來入侵物種。
在依賴方面,萬物雲自身運營對自然和生物多樣性的依賴體現在防洪和緩解風暴、土壤保持以及本地氣候調節。上游對自然和生物多樣性的依賴主要為建築開發商,包括土壤保持、降水模式調節、供水、防洪和緩解風暴。下游對自然和生物多樣性的依賴主要為綠化和保潔,包括供水、水淨化和有害生物防治。
另外,對萬物雲6,641個運營基地*(總占地面積為93,611.24公頃,進行暴露評估,通過調查各運營基地及其周邊2公里範圍內的生物多樣性狀況、生態完整性和保護地分佈情況,包括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RCB)、生物多樣性重要區域(KBA)、世界自然遺產、國際重要濕地、中國自然保護區。經過綜合評估判斷,49個運營基地定為對生物多樣性有重大影響的地點,總占地面積為1,495.88公頃,占所有評估的運營基地總占地面積的比例為1.6%。所有對生物多樣性有重大影響的地點,均按照承諾中的“減少”和“恢復與再生”中的管理計畫對瀕危物種和自然保護區進行保護。
5. 監督與報告
本政策經執行管理層審議批准,並已向董事會報告。公司將根據社區發展需求、政策法規變化及利益相關方回饋,由供應鏈採購管理部與ESG辦公室於每年4月20日前啟動更新檢視,6月30日之前完成對本政策的檢討與更新發佈,以確保其持續有效性與適用性。
萬物雲空間科技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證券與公司治理部-ESG辦公室
供應鏈採購管理部
二〇二五年十月二十日
*備註:該數據截止至2025年8月30日







